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洛阳网 > 企业单位 > 正文

洛阳发布最新规划!推进郑巩洛城际铁路建设,打造河南航空“双枢纽”

发布日期:2023/2/22 11:27:30 浏览:140

【大河财立方消息】9月12日,洛阳市印发《洛阳市“十四五”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发展规划》,力争到2025年,全市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基本建立,全市流通规模再上新台阶,流通转型取得新突破,流通效率获得新提升,对“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的支撑能力持续增强。

《规划》提出:

推进中心城区商贸核心区建设。依托被列入“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城市、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重要机遇,充分用好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战略叠加优势,积极吸引现代商贸流通高端资源要素在中心城区集聚,构建以西工、涧西、洛龙为一体的区域级核心商业区,优化提升老城、瀍河、伊滨商业中心和大型商贸批发园区布局,推动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协同发展。加强与济源、平顶山、焦作、三门峡文商旅优势资源整合,建设洛阳商贸流通联动发展都市圈。

打造环都市区区域性集散中心。依据城市发展定位和布局,将中心城区零散布局的专业市场逐步外迁,发挥孟津、偃师、新安、伊川、宜阳等周边县区的区位交通、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等比较优势,完善提升物流通道、园区等基础设施,强化区域集散分拨和物流配送功能,在环都市区形成服务本地、辐射周边的区域性集散中心。加快传统市场转型升级,引导在建及新建专业市场与重点物流园区紧密结合,促进展示批发、物流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化等功能联动发展。

健全南部地区专业流通节点。依托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建设,支持洛宁、汝阳、嵩县、栾川等南部地区立足自身优势和本地特色,重点发展冷链物流、电商物流等专业流通业态,加强流通体系与本地产业联动融合发展。着力突出“文化+旅游+生态”三位一体、深度融合的消费特色,打造彰显本地特色、聚拢消费人气的网红打卡地。

实施龙头企业引育行动。积极引进世界和国内龙头企业、4A级以上物流企业来洛布局。支持物流企业提档升级,加大国家A级物流企业和河南省物流“豫军”企业的培育力度,争取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龙头物流企业发展。到2025年,力争新增10家左右国家A级企业和物流“豫军”企业。

壮大商贸流通市场主体。加大重点商贸流通企业招引力度,积极引进全国知名领军企业来洛落户。支持一批本土骨干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参股控股、合资合作、兼并重组等方式拓展经营网络,发展成为影响力大、辐射范围广的商贸领军企业和平台。引导特色小型商贸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分工合作,培育竞争新优势。利用我市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培育壮大一批文化特色浓、品牌信誉高、市场竞争力强的老字号品牌,到2025年,力争洛阳市“中华老字号”“河南老字号”企业达到30家以上。

构建域内骨干交通网络。加快实施高速铁路多向拓展工程,建设呼南高铁焦洛平段,形成“十”字形高速铁路骨架;开工建设登封至洛阳城际铁路,积极推进郑巩洛、洛济焦等城际铁路建设,完善与中原城市群其他地市的快速直连,基本实现洛阳与周边省辖市以高铁或城际铁路直接连通。着力实施高速公路“13445”工程,提高路网覆盖深度、强化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构建“三纵三横三环”高速公路网络。谋划建设枢纽机场,实施洛阳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适时启动洛阳第二机场选址研究等工作,打造河南航空“双枢纽”,力争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空中交通枢纽。科学谋划通用航空机场,建成洛阳龙门(万安)通用机场。

附:

洛阳市“十四五”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发展规划

现代市场流通体系是国内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与通道,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作用。构建现代市场流通体系是我市融入国内统一大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赋予的战略任务,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要求,着力优化流通网络、完善流通市场、做强流通企业,推动商贸、交通、物流、金融、信用等有机衔接,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战略部署,根据《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市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商贸流通空间布局、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综合交通网络建设等,着力推进流通体系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流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城乡商贸流通蓬勃发展,流通潜力加速释放。全市现有大型商业网点95个,2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购物中心3处,1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网点2处,年交易额上亿元的市场65处。持续推进省级品牌连锁便利店试点城市建设,形成了以建业凯旋广场、王府井购物中心、万达广场、泉舜购物中心、大张实业等为代表的大型流通企业主体。“十三五”末,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5.6亿元、年均增长5.6,位居全省前列。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56.3亿元,货物运输量达到1.6亿吨,货物周转量达到365亿吨公里。

流通网络体系加快完善。“十”字形高铁加快构建,“三纵三横三环”的高速公路网加速形成,机场改扩建二期工程建成投用,在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率先进入“地铁时代”。“十三五”末,全市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约20000公里,基本形成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民航为骨架,普速铁路、普通干线公路为依托,农村公路为基础的交通运输网络。我市成功获批全国城乡高效配送第二批重点推进城市、国家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省级综合试点城市,流通转型发展有力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有序推动,市场规模化程度和规范化管理持续提升,构建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电商网络体系。

流通枢纽地位持续强化。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将我市列为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正式入选国家建设名单,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正在积极申报。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铁路国际货运枢纽功能不断增强,开通洛阳至中亚五国、洛阳至俄罗斯等班列,实现中亚、中欧班列(洛阳)零的突破。积极推动各县综合客运枢纽和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开工建设中储洛阳综合物流产业园、洛阳华晟物流园等项目,多层次枢纽体系稳步推进。

流通平台载体快速壮大。持续推动中心城区大型批发市场外迁和商贸物流培育工程,现代物流业逐渐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大张配送中心、容威物联物流中心、华润医药物流园、宏进农产品物流中心等一批流通平台投入运营,整体实力不断壮大。拥有A级物流企业10家,其中5A级物流企业1家,4A级物流企业5家。共有10家园区获评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1家企业获评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建成9个县级电商运营中心、9个县级电商物流配送中心,以及113个乡级电商服务站、1308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初步形成覆盖全市乡村的电商服务网络。

同时,我市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从流通主体和市场看,传统商贸亟待转型,流通市场有待升级,流通主体规模小、业务单一,竞争力不足;从流通质量和效益看,流通信息化、网络化、集约化和智能化水平不高,效率低、成本高的矛盾依然突出,智慧物流、冷链物流、应急物流和网络货运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薄弱,流通先导性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从流通服务和环境看,流通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流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应用不充分,商贸流通领域标准体系还不完善,制约现代流通体系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

(二)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市场流通呈现区域分工深化和一体化发展趋势,我市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发展机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全球分工体系加快重塑,国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更加注重扩大内需、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我省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体系健全、现代基础设施完善等蓄积的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省委省政府支持洛阳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一系列政策机遇交汇叠加、各方面资源要素竞相集聚,有利于我市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能级,打造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新引擎,为我市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提供了有力支撑。

面临挑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新矛盾新挑战,发展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大变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内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国内统一大市场尚不健全,商品和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仍面临隐性壁垒。全省流通现代化程度仍不高,流通行业适应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消费需求的供给能力有待提升。我市发展能级总体偏低,与城市定位不相称,对全省发展的支撑作用、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推动现代市场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数智、快捷、安全、绿色为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强化现代供应链支撑、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强化现代物流体系支撑、提升现代流通金融服务能力和现代流通信用支撑能力为重点,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软件建设,培育壮大现代流通主体,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为“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重振洛阳辉煌”提供强大支撑。

(二)基本原则

——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物流要素配置效率效益;更好发挥政府在建设现代市场流通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强化规划引领、政策扶持和环境营造,引导现代流通规范有序发展。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全面深化流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坚持以创新作为推动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发展的根本动力,大力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流通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

——统筹兼顾,协同推进。紧抓现代市场流通体系的关键性问题和突出矛盾,理清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坚持科学布局,集中力量引导资源向重点领域集聚,分步骤、分阶段、切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稳步实施,推进商贸流通、交通体系、物流体系、金融服务和信用支撑的协同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基本建立,全市流通规模再上新台阶,流通转型取得新突破,流通效率获得新提升,对“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的支撑能力持续增强。

——流通规模再上新台阶。立体化多层次流通网络体系更加完善,综合运输通道能力显著增强,商品和资源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商贸、物流设施更加完善。

——流通转型取得新突破。流通市场主体更具活力,流通业态模式更加丰富多元,交通承载能力和金融信用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流通效率获得新提升。流通主体竞争力增强,流通成本持续下降、效率明显提高,以大流通带动大市场、大产业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显著提升。

展望到2035年,全面建成竞争有序、智慧高效、协调畅通、绿色低碳、安全可靠的现代市场流通体系,流通运行效率和质量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形成高效支撑,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坚实保障。

(四)战略导向

——科技赋能,推进流通体系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流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

[1] [2] [3] [4] [5]  下一页

最新企业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