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围绕“福民强市”总体目标,锐意进取,务实重干,全力打好项目建设、经济转型、机制转换、城市提升、民生改善、环境创优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六加一”攻坚战,圆满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初步测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固定资产投资1855亿元,增长2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8.3亿元,增长2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4亿元,增长18。外贸出口14.5亿美元,增长3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756元和6532元,增长12和15左右。特别是经过全市人民艰苦不懈的努力,我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项目建设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3894个,完成投资1592.2亿元。传统产业升级加速。出台了洛阳市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及一系列促进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中信重工特大型锻造基地、伊电集团25万吨高精度铝板带、725所1万吨钛板带、轴研科技重型精密轴承等项目竣工投产;麦达斯轨道交通铝型材、恩梯恩LYC公司汽车轴承等项目开工建设;洛阳石化18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洛玻集团搬迁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战略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出台了战略新兴产业培育等“三大工程”、“一大政策”。中硅高科光伏产业园75兆瓦单晶硅片等项目竣工投产,中航锂电产业园等项目加紧建设。上海超日400兆瓦光伏垂直一体化、中航光电产业基地、微软技术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风电叶片、风电轴承、兽用疫苗、节能环保装备、锂离子电池等技术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施千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136个。开元门生态商务区等十大服务业示范项目加快实施。河南移动客服中心等项目竣工投用。863软件孵化器、恒生科技园、通和农副产品物流园、大张物流园等项目顺利推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策划项目全面完成。隋唐城遗址保护展示,龙门、白马寺景区提升等重点示范项目加快推进。老君山·鸡冠洞旅游区晋级国家5A级景区。
——经济转型实现新的突破,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建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河南省院士工作站11个、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49个,河柴重工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6家省百高、百强企业以及42家重点制造业企业全部建立研发中心。中钢洛耐研究院、中硅高科分别牵头组建了国家、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利、发明专利申请量均居全省第二位。78项科研成果通过产学研合作信息平台实现产业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28项。产业集聚成效明显。各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培育力度不断加大,特色主导产业基本形成。17家产业集聚区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占全市的72,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的54。其中,10家产业集聚区被列为省重点示范产业集聚区,数量居全省第一。碧水蓝天工程扎实推进。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实施节能改造、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项目。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步伐加快,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企业实现达标排放。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6天,出境水质断面综合达标率98以上。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三农”基础进一步巩固。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成效显著。粮食总产达到46亿斤,连续九年实现丰收。新发展牡丹4.87万亩,花卉苗木、蔬菜、林果、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比重达60以上。完成土地流转90万亩。转移农村劳动力142万人,劳务创收85亿元。休闲旅游农业园区达到796个。农业产业化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8。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完成水库除险加固12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4万亩。植树造林45.4万亩。农村面貌明显改观。新开工新型农村社区87个,建成50个。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03个,硬化通组通户道路2061公里,解决安全饮水30万人,完成村改居177个。全市95以上行政村建立了卫生保洁长效机制。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企事业单位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属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县(市、区)企事业单位改革实现大头落地。洛轴集团等3户企业政策性破产加快推进。省定煤矿兼并重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任务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建立了民营经济新闻发布会等制度,民营经济发展氛围进一步浓厚。北玻公司等4家民营企业成功上市。民营经济新上千万元以上项目820个,完成投资850亿元,实现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签订招商引资项目356个,投资总额增长50;实际利用外资和市外境内资金分别增长46.8和32.2。中移动(洛阳)呼叫中心、浙商工业园、国龙物流园等重大项目落户洛阳。对外贸易实现新突破。预计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0.5亿美元,增长33.1。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市的83,出口结构继续优化。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小浪底观瀑节、河洛文化旅游节、伏牛山滑雪节圆满成功。全年接待游客687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0亿元。
——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新区建设势头强劲。伊洛大道、洛白路改造等24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伊滨区路网基本形成。行政副中心、中央商务区、福民安置小区、职教园区等重点区域,龙门大道提升、高铁大道跨伊河大桥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兰迪新型中空玻璃、轴承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实施,南兆域、伊河生态廊道等城乡一体化试点项目全面启动。城区改造成效显著。新建、改扩建市政道路37.2公里。洛阳桥扩建、瀛洲北路二期等工程建成投用,中州路、凯旋路等18条市管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完成。丽春东路打通、道北三路打通等工程进展顺利,九都路高架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城中村、城郊村和旧城改造实现重大突破,全年完成改造拆迁面积2000万平方米以上,开工安置房1500万平方米,竣工340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125万平方米。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建立了“110城市应急联动服务平台”,80家职能部门联网办理群众咨询和诉求。启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加大市容巡查督办力度,新建公厕303座、垃圾中转站34座,城市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观。交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连霍高速郑州至洛阳段,洛偃、洛宜快速通道建成通车。连霍高速洛阳至三门峡段、郑卢高速洛阳段、洛栾高速及洛吉、洛伊快速通道加快推进。310国道改线、小浪底专用线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建成农村公路188公里。洛阳机场旅客吞吐量比上年增长28。
——民生工程加快实施,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省定、市定福民实事全面完成,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198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66.9。全民创业成绩喜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7亿元,扶持2.2万人成功创业。新增城镇就业12.9万人,基本实现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在全省率先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建立物价与最低生活保障联动机制,为困难群众发放临时价格补贴1289万元。新开工保障性住房3.5万套168万平方米,竣工71.4万平方米,6137户住房困难群众乔迁新居。农村敬老院改造、倒房重建等工作加快推进。完成搬迁扶贫2250户10005人。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新建、改扩建学校16所,吸引社会力量举办各类学校、幼儿园、教育机构71所,城乡中小学、幼儿园校舍安全改造工程进展顺利。普通高招再创新高。河南推拿学院和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升格。优势医院倍增计划加快实施,河科大一附院新区医院建成开业,第五人民医院新区医院、妇儿中心新区医院等项目加紧推进,开工建设县医院4个,新增床位1020张。全市乡镇卫生院实现药物零差率销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建成公共文化馆16个、图书馆10个。洛阳博物馆新馆全面对外开放。成功举办河南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及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稳妥推进警务体制改革创新,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扫痞和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专项行动,城市区和所有行政村实现技防设施全覆盖。积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坚持依法行政、阳光操作,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满意率均达到99.6以上。加强政府立法,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法规草案2件,颁布政府规章3件。圆满完成了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深入开展“环境创优年”活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面推进政务公开,面向社会公布了市直各部门的服务承诺。认真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了审批项目全省最少。政府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强军政军民团结,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与此同时,民族宗教、对台工作、外事侨务、统计、审计、人防、气象、地震、档案、史志、残疾人事业等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之所以能够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680万洛阳人民团结奋斗、锐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和广大建设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